陶澍院士来校谈农村生活能源与空气污染

媒体报道 最新动态

原文刊载于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http://news.hzau.edu.cn/2018/0505/51881.shtml


5月3日下午,应黄巧云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教授做客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B103,以“农村生活能源与空气污染”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向百余名师生分享了他的科研成果、经验和感悟。
陶澍院士以“大气污染”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为在场师生介绍了中国的空气污染现状和目前在大气污染研究中存在的数据和知识空白。随后,陶澍介绍了其率领的研究团队数十年通过实验、问卷调查和模型构建,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耗的现状和近十年来的转型过程。他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从1992年到2012年我国农村做饭使用的清洁能源消耗量由8%增长为59%,取暖所用的清洁能源消耗量由2%增长为15%,这反映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过程,其研究团队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勾勒我国能源结构动态变化轨迹。
陶澍院士还以打工人群、季节变化中的生活能耗排放为例,探讨了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现状。此外,对于生活能耗排放因子的测定等细节问题,他也为在场师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和解释。陶澍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有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也有如何科学佩戴口罩之类的生活小知识。报告最后,他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北京大学大气污染物高分辨排放清单(包括超过81种独立数据来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该清单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外免费开放,为科学研究和制定减排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陶澍院士就研究方向选题、研究内容中的地域差异、研究成果对公众知识科普等多方面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文字记者 马明恺 摄影记者 渠晨晨)

【人物链接】陶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环境地理学家。现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技术领域著名期刊ES&T副主编、国际化学污染物委员会委员(IPCP)、太平洋环境与健康委员会委员(PBC)、EP和JESH编委、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微量有毒污染物的排放、环境行为、归趋和迁移,包括污染物全球排放清单、污染物大气传输和人口暴露模拟、室内空气质量,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等。